通知公告

    ——“给人工智能一颗良芯”

欢迎访问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赛博风讲堂·第29期】2019年1月15日 廖苗:后常规之后——开放科学会成为新范式吗?

2019年01月12日 23:02  点击:[]

    

赛博风讲堂·第29期

报告题目:后常规之后:开放科学会成为新范式吗?

报告人:廖  苗 博士

主持人:孙保学 博士

时间:2019年1月15日(周二)19:00—21:00

地点:景德楼·博后楼301室

【报告人简介】

廖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现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伦理、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科技政策。参与了欧盟第七框架计划资助的“全球科技伦理”、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的“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实践”、美国NSF资助的“社会-技术整合研究”、英国ESRC资助的“中国科研公信治理”等国际合作课题以及多项国内科技伦理、科技政策相关课题。发表有《“社会技术整合研究”述评》《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在中国》《科学的社会契约与后常规科学》《负责任创新理念下科研人员的伦理参与责任》《国内外“数字劳动”研究述评》等文章。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为:开放科学与数据伦理,工程伦理的跨文化教学,数字经济与劳动价值论。

            

【报告概要】

开放科学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强劲,面临的障碍也同行明显。2018年9月,欧洲主要科研资助机构签署了步调激进的Plan S,意欲推动科学文献在2020年实现大范围的即刻开放获取。年底,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表态支持Plan S。得到科技文献发表量第一的国家的力挺,这给欧洲同行以极大的鼓舞。Plan S的激进路线让科技文献大出版商不满。非但美英罕有跟随,即使在中国国内,具体推动起来也会阻力重重。而开放获取(OA)只是开放科学的一部分。除了发表论文的开放获取以外,开放科学还包含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议和开放可重复实验等诸多方面。总的来说,开放科学运动的核心是推动科研活动的信息、知识和成果更为迅速而流畅地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交流和共享。本报告试图在科学的社会建制发展的历史脉络中,阐释同行评议机制作为科学共同体内部质量控制机制的理由及其日益面临的挑战。在这个角度上,花样频出的科研不端行为及其引发的社会关注可以视为既有科研制度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危机信号。而倡导更为公开透明、更有利于社会问责的开放科学能否有效地解决既有格局的危机、成为新的科研组织范式?

上一条:第六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征文通知:智能伦理与生命伦理的会聚 下一条:【赛博风讲堂·第28期】2018年11月27日 胡晓萌:数据被遗忘权的信息伦理审视

关闭